优斯访谈录:WUSTL学姐谈商业分析专业

 学长学姐说     |      2023-05-19 11:06:13

今天,我们有幸请到了在优斯老师的帮助下在2021年秋季入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MS in Business Analytics(商业分析)专业的J同学,来跟大家分享在这个项目里的所见所闻,希望能给到计划申请的各位同学一些中肯的建议。

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。

 

招生篇

优斯:WUSTL 的BA项目今年以及往年招生规模大概是多少人?其中中国学生比例是多少?(录取的中国学生群体有什么特点吗? 比如海本 985 这样?)

J同学:我们这一届(2021 fall), Financial Technology Analytics track是130人,Customer Analytics track有140- 150人。绝大多数是中国人,大概能占到98%-99%的比例,极少见到其他国家的学生。学校里,商学院和工学院中国人是最多的。

海本(本科为海外大学的学生)和陆本(本科为大陆院校的学生)基本上1:1的比例。海本的学生本科院校为UC系统(加州公立大学系统)的比例较多,其他的就没有什么规律了,排名在100多的美国学校也有;陆本学生的本科院校多为985院校和财经院校,比如清北、复旦。

 

优斯:商分的6个track, 据你了解,哪个track招生最多?对背景都有什么要求?

J同学:招生人数CA (客户分析)track 最多,然后是Fintech(金融科技分析),再其次是Accounting(会计分析),都是上百人, 其他的项目人数少很多,约有20-30人。

学生背景上,Accounting 几乎都是专业出身,至少要minor一个accounting专业;CA、fintech跨专业的现象很普遍。

 

优斯:这两年疫情,今年的招生规模有没有缩减?录取竞争是不是更加激烈了?

J同学:可能学校也意识到项目招生太多了, 会影响学生的就读体验,所以今年开始项目缩招了,竞争非常激烈,也有本科背景不错的人没有申到。

 

优斯:以你的了解,申请过程中有哪些事情是很重要的?做了可以增加拿到offer的几率?

J同学:除了众所周知的GPA、科研实习、文书等要素,我觉得有一件事是大家容易忽略的,那就是进入waitlist后的一系列操作。我身边能够从waitlist转正的同学都做了这些事情:找负责录取的老师聊,写letter表决心,update自己的经历。这些对于获得offer是很有帮助的。

这个项目比较看重Coding的能力。我们上课用的最多的是R,至少有3-4门的课程要用到R。所以学校比较重视R,申请时可以突出展示R的能力。其次就是Python、SQL、Tableau。有一门贯穿一个学期的课就是用来专门学习Tableau的;SQL的课程占据半个学期, 虽然比重少,但它在找实习的时候重要。在找实习的时候,企业看重的也是数据提取和可视化的能力。C++从来没有用到过,实习也没有要求。

 

优斯:本科什么专业申请更有优势?录取学生的GPA大概是怎样的?

J同学:这个项目录取的时候不看重本科专业,我的同学们本科背景复杂,有学工科、学CS(计算机)、学engineer的。总体而言,还是商科、金融背景的学生多。虽然理论上来讲,没有本科背景限制,但是真正入学以后,还是有一定专业基础才能学得好。

我们那届录取学生的GPA大都在3.5以上。特殊情况下,学校对于合作院校(比如复旦)的学生可能会宽容一点。Fall 2022 缩招之后,GPA门槛就更高一些了。最好能在3.7以上。

 

优斯:入学的学生大概有多少是有工作经验的?平均的工作经验是多久?

J同学:绝大部分学生们没有相关全职工作经验,但实习都有2段以上,基本上是大厂、证券投行的实习工作。少数有全职工作经验的人,工作时长参差不齐,2-3年、4-5年的都有。这些人的全职工作有的与商业分析没有关系,也有的是相关的,如国家电网、金融公司、互联网公司等。

 

优斯:有没有什么申请建议给下一届将要申请这个项目的学弟学妹们?

J同学:建议学弟学妹们来之前一定要想好,未来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以及要不要在美国工作。职业目标关系到选择track,每个track学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。这个项目的教授们都很厉害,课堂上也能学到很多东西,但更适合有一定基础,需要拔高的学生群体。

回国就业的话,中国人比例高的项目会更有利,但留美工作,可能就没什么帮助了。中国人多就意味着回国有大量的校友资源,本校商学院研究生至少有一千人。但这也有一个弊端,就是日常几乎感觉不到你在美国,如果想来感受美国文化的同学,可能要失望了。学校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正在缩招,把60-70人的大班改回小班教学模式。

 

项目篇

优斯:学习压力大不大?作业量多吗?受疫情影响大吗?

J同学:这一届的学习压力非常大,workload非常重。每节课的课前会有1-2小时的Video要看,课后也有作业要做。并且学校把一个学期分成了两部分,Mini-A和Mini-B,把很多原本要一学期学完的课程压缩到一个Mini里去上(也就是半个学期),我一个学期要选18个学分,学得内容多而杂。很多同学都在和学校反应这个问题,希望将重点课程延长至一学期去上,因为半学期的短暂时间实在是任务繁重且难以深入。虽然我们的教授水平很高,比如毕业于斯坦福、杜克的教授,但workload太大了,学习起来也困难。

所以我其实不建议学弟学妹们跨专业就读这个项目,因为从一开始这里的课程就很难。举个例子,我们前三节就学完了Python本科的所有内容,之后就是拔高再拔高;而Finance课程的老师也默认你已经有了本科基础,在这个前提下讲授课程,但其实很多人是没有基础的。比较极端的情况下,满分100,有可能只拿到20多分或者及格线。

现在疫情基本上对美国的大学没什么影响了,学校开发了线上和线下模式供学生选择,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在线上完成学业,已经有同学回到国内去上网课了。同时,face-to-face的课程也不再要求学生戴口罩了。

 

优斯:项目课程设置在专业度方面有什么特点?选课的自由度如何?

J同学:课程设置上偏向coding,每个track的侧重点不同,就是说除了coding,其他课程会很不一样。

选课的自由度非常高。除了每个项目的必修课,其他的课程都可以自由选择。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感受一下不同专业的课程,只需向其他学院递交申请即可。在我们项目,工学院的课程是很受欢迎的。

 

优斯:就读这个项目的体验如何?有什么非常满意的点?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?

J同学:整体来说,我对这个项目很满意,因为它很有挑战性。但是它有以下几点瑕疵:1. 这个项目有比较多的印度老师,他们的口音不太标准;2. 由于学生数量多,为了弥补Teaching Assistant人员不足的问题,学校允许成绩达到A的学生申请去做TA,这就导致给你答疑的TA水平有限,可能无法给出让你满意的答案,而Advisor分身乏术,一周只有一次office hour;3.由于中国学生多,日常上课和生活的环境不利于了解美国文化和练习口语。

其实中国学生多也有好处,那就是考试前有很多人可以一起讨论一起学习,例如coding课程就是小组的形式,完全不用担心不能过,因为你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准备,互帮互助。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为回国就业提供强大的校友圈。

 

优斯:有什么建议要给将去就读的学生吗?比如有什么坑可以避免的,或者有什么准备可以提前做好的?

J同学:

第一,建议有Finance背景、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申请,正如前面所说,老师们在授课的时候是默认你有专业基础的,如果没有,学起来会比较吃力。

第二,暑假要利用好,研究一下课程内容,自己哪里欠缺赶紧补课。等来了学校,那么多课业压着,想补救都补不了。

第三,如果对research感兴趣,暑期就可以在学校网站看好了,入学以后马上联系教授,学校的很多教授手头都有项目,这方面的资源比较充裕,有的时候还能借此机会获得实习,那就特别好了。

 

就业篇

优斯:疫情之下,这个专业毕业生留美就业的可能性大吗?

J同学:留美比较困难,整个学院差不多400-500多中国人毕业,光Fintech和CA方向加起来就300人。人太多了,在美国找到实习比较难,但也不是不可能。只要你有坚定的决心和很强的主动性。我身边成功的同学值的借鉴的地方,就是从一进学校就目标明确地找实习,主动去networking,去找教授聊,多参加career交流会。如果不具备岗位要求的技能也不要退缩,可以临时突击,要这样坚决地找工作才会成功。不要错过一开学的机会,因为这时候大家还没反应过来,竞争对手比较少。不要觉得才来美国不熟悉、口语不好等,就是要坚定地相信自己。实习机会不一定给最优秀、学习能力最强的人,但一定会给主观能动性最强的学生。

关于就业,其实和出身海本陆本无关了。可能大家普遍认为海本的更容易找到工作,因为语言更好也更熟悉当地情况,但实际情况可能是,陆本同学更倾向于在美国就业,因此主动性更强,而海本可能因为厌倦了美国的生活倾向于回国就业。

 

优斯:哪个分支在美国就业更容易一些?都是什么行业?在哪个地域就业的学生比较多?

J同学:Accounting分支找到实习的概率最大,因为这边的需求多。其次就是CA和BA。

BA招生的公司,大多都是当地的,行业也比较多元,有social media(社交媒体)、commercial finance(商业金融)、e-commerce(电子商务)、 cyber security(网络安全)、咨询公司(如麦肯锡)、生物行业(学校医学院强)等。所以找到当地公司工作的人比较多,还有去东北的,我们专业在西雅图的校友群有106人。

 

优斯:在就业方面,学校提供的帮助多么?

J同学:学校提供很多就业指导,提供大量的数据,还有老师帮忙改简历、模拟面试、改领英,还会建立找实习督促小组,每周进行交流,但奈何人太多了,平台资源也有限。

 

优斯:毕业生的起薪大概是多少?

J同学:毕业生起薪大约是7万刀每年。

 

优斯:还有其他想分享的吗?

J同学:在美国读研可能需要有一个思想上的转变,那就是这个时候的重心已经不是学习了,而是为进入社会、为找工作做准备。建议第一学期选课不要安排得太满,把握住第一学期的时机找好实习, 学业上抓住重点即可,比如SQL、 Financial Management、Machine Learning这几门课必须要保住,Introduction to Python也要好好学,它对找工作、后续课程的学习都有帮助。

住宿上,尽量选择校友多的公寓,大家可以共享资源和信息,在一起约着做一些事情,尤其是个人内驱力不足的时候,可以借助团体的力量行动。

关于留美工作,一入学就要主动去争取,要变得open,不爱交流是很不利的,要学会主动去找教授要资源,学会networking。头一两个月要去了解学校career center的资源,知道哪些可以用,避免走弯路。多和老师聊,他们一般很乐于助人,想起来有资源就给你了。找career老师做模拟面试,争取多接触最新的、全面的求职资料。

 

好啦,采访到这里就结束了,感谢J同学带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。相信小伙伴们看完以后,已经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。祝愿大家未来都能斩获名校Offer,登上更为广阔的舞台绽放风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