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斯:MPA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(MPA-ESP)是一年的项目,跟21个月的MPA相比,哪个招生规模大?
D同学:ESP方向虽然只有一年,但上课时间是3个学期,暑假要提前一个月来上课。所以,ESP项目的课程数量并不少。一年制ESP项目的招生人数比传统的MPA项目更少。传统项目一般招生规模在400人左右。
优斯:21个月的MPA项目,官网说是给有3年工作经验的人设置的,实际就读的学学生,是否有本科应届生直接就读的?
D同学:很多美国人将MPA和MBA一样,视为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的自我提升项目。我认识的其它国家的学生一般都是有工作经验的。但是,大多数中国学生,大概有90%左右,都是本科毕业后直接来就读这个项目的,他们多数没有全职工作经验。我个人是硕士毕业后工作一年来就读的,所以年龄跟外国同学差不多,其它中国学生通常年龄会更小。这样的年龄差距会造成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的共同话题更少,因此中、外学生的相互融入可能没有那么好。
在我们的学生群体中,每年都有不少学生是由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公派而来。
优斯:21个月的MPA换concentration好换么?
D同学:非常容易。我们刚入学的orientation week学校就会介绍相关的政策。不同的concentration之间的转换是没有障碍的。不过我个人比较推荐想换方向的同学在第一年就换。因为如果第二年换方向,为了满足毕业的要求,可能需要多上一些课程。
此外,在SIPA学院读书,我们都是可以跨学院选课的。比如未来想就业于金融领域的学生可以去商学院选修相关课程。当然,我们学院本身也有很多非常好的金融课程可以选修。有同学跨到MBA项目选课,也有人去工程学院选择跟data相关的课程。我本人就在其它学院选修了一门线性代数。
在SIPA读书,你可以选择两个concentration和两个specialization。其中Finance、Energy等方向是stem项目。
此外,我们学校还跟英国的LSE,日本的东京大学等多个学校有合作项目。在哥大读一年,在另外一个学校就读一年,毕业的时候可以拿到两个硕士。
优斯:
MPA下面的Human Rights & Humanitarian Policy方向对学生的背景要求会低一些吗?
D同学:因为我认识就读那个方向的中国学生只有一个,所以没办法判断是否比其它分支更加容易申请。实际上,我觉得除了IFEP(金融)方向申请竞争非常激烈,其它方向应该都还好。
优斯:在哥大就读MPA的学生,毕业后就业情况怎么样?
D同学:SIPA的就业比较传统,有专职的老师负责这一块,也会向学生提供各种招聘信息。这些信息我们在毕业后也可以看到。想在美国就业的学生可以约相关的老师去沟通。这些老师有的比较友善,也有人相对不太友好,可以提前跟师兄、师姐打听一下关于不同老师工作风格的信息。
我们同一届的毕业生,回国工作的比较多。实际上美国也有不少工作机会,但是多数工作岗位比较看重之前的工作经验,由于中国学生多数都是本科毕业之后直接就读的硕士项目,所以在面试中不占优势。此外,留美工作的一些岗位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也非常高。有少数中国学生找到了美国的就业岗位,但是很难一步到位。也就是说,想在找第一份工作时就进入非常顶尖的知名企业难度比较大,需要先积累工作经验,稍后再通过跳槽找到更好的机会。当然,也有例外情况存在,比如一些学生在就读期间主攻data方向,狂选计算机的课程,他们的就业率会更高。
相比之下,回国就业的学生普遍找到的工作都不错。我认识的同学有人进入麦肯锡等咨询公司工作,有人进入中信证券、中国银行、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,也有人进入字节跳动等国内大厂或一些知名国有企业工作。
优斯:在哥大SIPA学院就读,有没有体验不太好的地方?
D同学:我觉得主要就是中国学生跟自己的群体交流得比较多,一些白人学生或者印度学生表现得不太友好,不愿意合作。之前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换学习的时候,跟各国学生相处得都很好。SIPA学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太好相处的同学。
当然,我们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好知识,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。所以只要心态好,这样的小问题不会构成障碍。总体来说,哥大的相关项目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