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大学长谈金融工程

 学长学姐说     |      2023-05-19 11:07:50

招生篇

优斯:哥大MS in Financial Engineering项目招生规模大概是多少人?其中中国学生比例是多少?(录取的中国学生群体有什么特点吗? 比如海本 985 这样?)

H同学:招生在一百人左右,亚裔学生大约在60-65人,包括来自泰国、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的学生; 欧美国家的学生比例大约在35%-40%。

这个项目中国学生的生源,海本略少于国本。我感觉可能是因为海本学生群体更倾向于去学BA(商业分析),Marketing Science、DS(数据科学)这些专业。传统金工专业要求更高,更卷一些。国本生源绝大多数是清北复交、浙大、港中文、港大、港科, 其他的学校没怎么见过,极少。哥大MS in Financial Engineering项目招生规模大概是多少人?其中中国学生比例是多少?(录取的中国学生群体有什么特点吗? 比如海本 985 这样?)

 

优斯:有没有什么申请建议给下一届将要申请的学弟学妹们?

H同学:建议提升自己的编程和数学背景。编程能力建议达到计算机专业大二到大三上学期的水平; 数学基础建议达到数学专业大二到大三上的水平。个人经历上,要是能有相关实习最好,实科研经历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

优斯:今年的招生规模有没有缩减?录取竞争是不是更加激烈了?

H同学:我入学的这一届(22年入学)有缩减,往年每年招生量是110-120,我这一届大概100左右。今年应该也不会扩招,还是一百人左右的规模。但是申请人数肯定是更多,导致竞争更激烈。

 

优斯:以你的了解,这个项目在招生时非常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和特点?有什么技能或课程基础、经历是可以加分的吗?

H同学:首要的就是基础能力,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。这个项目录取的学生背景,本科专业分布较广,但共性是数理背景好,但这是敲门砖不是加分项。有比较出众的实习和科研算是加分项。

 

优斯:本科什么专业申请更有优势?录取学生的GPA大概是怎样的?

H同学:本科数学、计算机专业的学生,学起来更有优势,尤其是双专业的学生。

这个项目录取的北美学生GPA在3.9以上,对金工大类的专业,良好的GPA是必要条件。

 

优斯:是否了解本项目招生的情况?以及项目的申请难度?项目特点?

Z同学:申请难度每年差别不大,变化很小。

项目特点是工作导向,90%的毕业生选择进入业界。

 

项目篇

优斯:项目学习压力大不大?作业量多吗?

H同学:压力看个人能力。每个人在做作业和学习上花的时间都不同,有的人2时做完,有人要写一天。另外,如果要找实习、工作、刷题,也会分割个人时间,所以压力取决于个人能力和个人安排。

 

优斯:你的课程设置在专业度方面有什么特点?选课的自由度如何?

H同学:专业设置上分2类课程,一类是数学基础,另一类是金融衍生品,包括金融知识和教学生如何把数学知识应用到金融领域。必修和选修课各有6门,时间是一年半有3个学期。一般前2个学期修 4门课,3门必修1门选修,最后一个学期修4门选修。也可以提前毕业,我有一个同学就是上2学期,一学期6门课。但是上一年只能参加一个秋招,所以有想找工作的同学选择1年半或延长到2年,当然延长到2年需要advisor 审批。

选课一般都是围绕着本院系、CS、商学院选课。前两个学期基本都是在本院系内选课,可以选CS(计算机专业)的课。外学院的课可以选,但我们一般是在第三个学期才会选商学院的课,SPS学院的课我们不会选,金工学生一般都不会去选SPS学院的课;其他学院的课与未来发展方向没联系,现在大家不像本科,会按照兴趣去选课。

除了文理学院和商学院,其它学院的课理论上是可以选的,但你需要获得审批才有学分,一般都能审批下来。

选商学院的课不存在因为人多选不上的情况,商学院只有3个硕士项目,人比较少,想选的课都能选上。

 

优斯:这个项目的男女比是多少呢?

H同学:男女比在3:1到4:1之间。因为这个行业女生少,所以在美国,女生更好找工作。公司有性别平等的需求,可能招男女各20人,但是有40个男性求职,20个女性求职。这样女性就有优势。

 

优斯:你怎么看哥大的金数、OR这两个相似的项目?

H同学:哥大OR人数多,一年2次招生。

2023 QuantNet Ranking,哥大金数(MAFN)排到了金工前面,但其实金工招生时间比较长,名气也会更大一些。所以排名也只能作为一个参考。相比来说,金工更偏应用,金数更偏理论,如果毕业想直接进入业界,更建议选金工。

 

优斯:就读这个项目的体验如何?有什么非常满意的点?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?

H同学:这个项目更适合想毕业找工作的人,它就是为就业设计的。对于实习,北美金融大厂是会秋招,到12月份就不招了,国内大厂是春招。所以有同学上半学期就少上课,多花时间找暑期实习,后半学期把课程补上来,可能拿B或者B+的成绩,但不影响毕业。

如果是像我这样想读博士的人,就有点孤军奋斗的感觉,因为周围人都在找工作。但老师们是很好的,如果你需要读博的指导和资源,主动去找一般都愿意给帮助。

 

优斯:有什么建议要给将去就读的学生吗?比如有什么坑可以避免的,或者有什么准备可以提前做好的?

H同学:提前3-4个月找房,选校内住宿或者校外租房都可以,但学校住宿需要早点排,不一定能排上,而且校内住宿不能选室友,想自己住或有别的需求就建议校外租房。最好找学长学姐去实地看一看居住环境,这边找好房还是不容易的。这边有3个区域住的学生多,安全性都是可以的。比如学校周边步行十几分钟距离的住宿,或者7-100街道(中城 106-110有几个老楼,没有设施,安全性比较差,不建议选,建议选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)。

哥大以南安全性基本没问题,哥大往北是黑人区,房子便宜但安全性差,不要因为便宜因小失大。租金大约在每月1800-2400美金。

第一次来美国的同学可能会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适应时间。

再有就是纽约诱惑很多,它是北美最繁华的城市之一,就注意不要因为太过沉浸其中而耽误学习。

 

优斯:入学的学生大概有多少是有工作经验的?平均的工作经验是多久?

H同学:4成学生是有工作经验的,平均有1-1.5年的全职工作经验。

有工作经验的人申请肯定是有一些优势的。Significant working experience 可以对GPA的不足起到补充的作用。

 

就业篇

优斯:现在这个专业毕业生留美就业的可能性大吗?留美和回国的比例大概是多少?

H同学:能留美,但今年形势不好,很多公司在裁员,不具有参考性。而且很多人倾向于毕业后回国,选择去香港就业的挺多的,因为跟美国的工资标准都是一样的。往年来说,留美和回国我估计大概是各占一半。

 

优斯:外界有一些传言,说ChatGPT会取代量化分析师,真实情况中,ChatGPT能影响你们到什么程度呢?

H同学:对于ChatGPT,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辩证的去看待,它一定会影响量化分析师的工作内容,但不是替代。现阶段它是一种辅助工具,我感觉它更像高级浏览器,能针对性地回答问题,帮你把code整理得更有逻辑性,但也可能会出错。所以我觉得,在这个行业里,未来它会发展成像office、编程一样的必要的技术手段,而不是彻底取代, 起码近几年不会。

 

优斯:那在学习中教授支持你们使用ChatGPT吗?

H同学:有的教授比较open,有的就不置可否,看教授个人的观点。

 

优斯:大家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找工作?(毕业生去哪个城市就业的最多?)都去了哪些公司就业?

H同学:如果是大公司,就直接从公司官网投简历,LinkedIn上一般中小型公司的职位比较多。

城市北美这边在纽约的多。回国的人里去香港的人多,因为香港的金融公司是全球统一薪资,同时地理位置上回内地更方便。

去哪些公司就业不了解,但身边的人找到的实习公司有高盛、千禧年基金、亚马逊,布莱德等。

 

优斯:在就业方面,学校提供的帮助多么?

H同学:基本的服务都会有,像改简历、模拟群面、分享会等。

优斯:毕业生的起薪大概是多少?

H同学:年薪在12-14万美金。